房间的门在背后合上,院子里的喧闹声被隔绝在外,只剩下一层遥远的声音轮廓,还在墙体缝隙间流动。
元裴把速写本放回桌角的包里,手腕轻轻一转,将那支惯用的笔插回笔筒中。灯没开,屋内已经偏暗,朦胧的灰调笼罩着整个空间。天色接近夜晚,窗外只剩模糊不清的光感,像是空气中漂浮着沉甸甸的静默。
程若依已经跳上了床,动作轻巧,几乎没发出声音。她没立刻趴下,而是站在床中央,左右踩了几下像是在找角度,然后才卷着尾巴窝进靠窗的一角。
她的耳朵一动,慢悠悠地抬起眼看了看元裴:“你说,等会儿镜头会不会架得太近?”
她的声音低下来,刻意收着分贝,像是习惯性地避免录音设备捕捉。
元裴没有看她,只是检查手边的设备和包。她把数位屏抽出来,看了眼电量,又放回去。
“你只要记得别太出戏。”她淡淡地说。
程若依眨了下眼,没有立刻回话。过了一会儿,她换了个方向,把脑袋抵着枕头角,尾巴慢慢甩了一下。
“出戏也要有戏才行吧,”她喃喃,“我这种背景板类型,剪辑师看了都要头疼。”
元裴终于转过身来,靠着书桌坐下,低头拉了拉衣袖,把领口整理平整。她的动作一如既往地克制又精准,仿佛哪怕是要面对一场“没有台词的露脸”,也不打算露出太多空隙。
“那你想演成什么样?”她语气不咸不淡。
“自然一点就好。”程若依歪着头,“比如,一只很会看镜头的猫。”
元裴没说话,只是看了她一眼。
那眼神没什么特别的情绪,但程若依知道,她懂。
懂得自己想在众人面前维持一个怎样的“人设”,懂得什么能多一点,什么不能越线。她不需要元裴提醒,但她偶尔——只是偶尔——也希望对方能开口。
哪怕只是一次主动地配合。
“你呢?”她突然问,“你准备配合到什么程度?”
元裴靠在椅背上,眉眼淡淡:“只要不是让我傻笑,我都能配合。”
“你这么冷淡,还怕笑?”
“我怕剪辑用得太狠。”
程若依轻笑了一声,声音不高,却不遮掩。
短暂的静默落下,两人谁也没继续说话。窗外的光线已经近乎全暗,远处传来搬设备的声音和导演隐约的指令。房间里没开灯,只有昏暗的天光勉强能辨认出轮廓,笼罩在两人之间的,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安静。
元裴盯着黑暗中模糊的窗台看了几秒。
“太暗?”
“不是,”她说,“有人在外头走动。”
程若依抬了抬眼,嘴角似有若无地弯了一下,没再出声。
几分钟后,敲门声响起,是工作人员来通知集合时间快到了。元裴应了一声,把设备关掉,顺手理了理自己的发尾。程若依跳下床,站在原地甩了甩尾巴,伸了个懒腰,然后安静地跟在她身后。
门被拉开,外头的光比室内明亮,带着柔和的灯影和动静未歇的人声。
民宿主楼的一层,餐厅灯光已全部打开。吊灯温暖,壁灯柔和,整间空间被暖黄的光包裹着,像一间被刻意打造得居家感十足的录影棚。
长桌居中摆放,边缘贴着镜头移动的轨迹胶带,隐约可见工作人员提前测过机位和调光角度。桌上餐具对齐,六人份的家常晚餐已摆上,饭菜以中式为主,分量十足却不过分浮夸。
靠墙那一侧,是为宠物们专门布置的小型进食区——六只统一品牌的浅灰色食盆,半环形摆放在一块暖垫上。盆前都插着小立牌,印着金主品牌LOGO,颜色低调却足够清晰。为避免宠物口味差异引起的偏食,节目组预先向嘉宾们确认了各自宠物的食物习惯,并根据品牌产品线进行搭配,只允许嘉宾额外准备极少量自家常用的小零食或熟悉气味物品。
此刻,宠物食区已经准备完毕。
“好,可以通知嘉宾入场了。”收音组人员低声确认,侧身让出镜头动线。
最先出现的是罗妍,她抱着饭团,一边走一边朝镜头抛了个笑:“它一闻到味儿就等不住了,别说我惯的。”
工作人员引导她就位。饭团刚一落地,四蹄就哒哒哒地冲向它自己的食盆。小猪的鼻子灵敏极了,只闻了一下就下嘴,速度快得让摄像机都差点没对上焦。它边吃还边发出细小的哼哧声,带着一种对“饭点终于来了”的执着情绪。
“它是不是一整天都在等这个时刻?”江砚带着轻飘的语气,刚进门便扫了一眼那只圆滚滚的身影。
“它可能一整年都在等。”罗妍笑着回应。
阿司此刻正窝在他臂弯里,慵懒地打了个呵欠,被江砚顺手放在椅背后的小毯上。猫落地的第一反应不是找食物,而是抬眼打量周围的灯光位置和镜头方向,随后才慢吞吞地走到属于自己的那只浅灰色食盆前,像是确认了无异常后,才开始吃饭。
秦牧和雷克斯紧随其后,步伐规整,安静地进入镜头。雷克斯动作干净利落,到了指定位置自动坐下,等秦牧点了下头才起身,低头吃起那份为德国牧羊犬定制的大颗粒粮。它不吵不闹,每一口都像经过训练一般稳重。
“真是纪律感拉满。”罗妍看了几眼,低声感叹。
杜然和小青也到了。她手里抱着一个厚毛巾包裹的小窝,里面的小豚鼠微微探出头,神情紧张地嗅着空气。杜然把它轻轻放在它专属的食盆前,又往小青的食盆边放了几颗提前准备好的果干粒,动作极缓。
“给它一点时间。”她温柔地说。
闻昭最后进入,怀里的慕斯趴得极稳,动作灵巧得不像第一次面对集体用餐场面。她将慕斯放下,那只苏格兰折耳猫没说话,悄无声息地走到属于它的食盆前,不慌不忙地吃了两口,又抬头望了一圈,好像在判断其他动物的反应。它的目光很冷静,像是在某种无声的测试之中给出了判断。
“它警觉性还挺强。”杜然低声说。
“天生的。”闻昭笑了一下,轻描淡写。
此时,元裴出现了。
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拎着便携猫袋走近长桌,把袋子放在自己座位旁边。没有人说话,却下意识地朝她的方向看了一眼。
程若依从袋子里走出来,慢悠悠地甩了甩尾巴,没有发出声音。她不像饭团那样兴奋,也不像雷克斯那样服从命令,更不像阿司那样提防周围的镜头——她像是走进了一个熟悉的房间,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然后静静地坐在了自己面前那只食盆前。
镜头轻轻一转,缓慢拉近。
她低头吃饭,动作从容。吃了几口,停顿一下,抬起头看看四周,没有直视任何镜头,也没有刻意躲开。
只是恰到好处地,维持了一只猫的自然节奏。
“真的是……特别淡定。”有工作人员站在角落,看了一会儿,轻声说了一句。
这句话没有被人回应。但在他不远处,有人站在光线死角里,背影被器材架投出的影子切成几段,看不清表情。他没有看镜头,也没有看其他嘉宾,只是在程若依走向食盆的那一瞬,悄悄看了元裴一眼。
镜头之外,灯光安稳如常。视线,却并非全都温和。
导演走进来,用一种不打扰的语气说道:“大家都到齐了?晚餐可以开始了。”
现场没有统一开饭指令,但所有人几乎在同一时间拿起了筷子。
桌上最先响起的是碗筷轻触陶瓷的声音。接着是罗妍笑着提议:“我们可以互相介绍一下宠物的进食习惯啊?这可是最能暴露性格的环节。”
“雷克斯五分钟能吃完,吃完就等我命令。”秦牧边吃边回答。
“阿司大概吃半小时,”江砚说,“不是真的吃,主要是舔汤。”
“慕斯吃饭的时候不喜欢别人靠近,”闻昭补了一句,“它只信赖自己认定的安全范围。”
众人一边吃饭一边时不时侧头看向宠物区。宠物们吃得不尽相同,但奇妙的是,竟都没有发生争抢和混乱。就连饭团,在最初几口的狂热之后,也慢慢安静了下来,偶尔抬头看看同伴,倒也没有再去挑衅。
而程若依,始终专注。
她从头到尾没有发出任何叫声,也没有因为嘉宾的交谈打断进食节奏。吃完后,她坐回元裴椅子旁边的位置,打了个哈欠,把自己团成一团。
元裴没有看她,只是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汤。
“她真文静。”杜然低声说了一句。
“她不是文静,”元裴语气平淡,“她只是懒得乱动。”
“那还挺像你的。”罗妍笑。
“懒也可以是优势。”元裴的语气像总是停留在一条平面上,不急不缓。
饭桌上的气氛逐渐热络起来,灯光投下的影子柔化了一切边缘。宠物与人之间的距离像被晚饭这场仪式悄悄拉近,每个人看向对方宠物时眼中都带了几分兴趣——有欣赏、有比较,也有一点没说出口的亲近感。
只有极个别镜头之外的注视,不那么纯粹。
但这并不重要。节目还在拍,饭还没吃完。
饭桌上的话题,从宠物,慢慢转到了人身上。
没有人刻意引导,但或许是节目组有意放慢节奏,大家吃饭的步调也跟着松下来,语言的缝隙自然就多了。
“你们现在看彼此,和第一印象有区别吗?”罗妍一边喝汤一边随口问,“就是刚自我介绍完那会儿,大家都还很紧绷,现在是不是有点反转了?”
“有些人比我想得话多。”江砚不紧不慢地说。
“你是在说谁?”她笑着问。
“你知道的。”
“我觉得我话不算多啊。”她拿起筷子,“我只是比你更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说话。”
“这话说得挺自信。”江砚淡淡回。
两人这点轻微的碰撞没变成火花,反倒像某种互相看得顺眼又不愿承认的方式。
“我其实以为你会更闹腾一点。”杜然看着罗妍说,“结果没想到你挺会控场的。”
“毕竟我也不想在节目里变成吵架担当。”她摆摆手,“适可而止。”
“那你们呢?”罗妍环顾一圈,“对元裴的第一印象是不是……也变了?”
话音刚落,餐桌边的几双眼睛下意识地看了过来。
元裴正用筷子撇开碗里一片香菇,动作利落,面色如常。
“她啊,”闻昭先开口,“其实挺有自己的节奏。”
“就……”罗妍想了想,“不算冷场,但也不太主动。”
“我觉得是她不喜欢抢戏。”杜然说,“不是不合群,是没兴趣参与。”
“也可能是习惯自己来。”秦牧说,“看她用餐、应对镜头的方式,其实很流畅。”
“我还以为你对这种不说话的人没什么耐心。”罗妍看了他一眼。
“我没说我需要她说话。”
一旁的江砚忽然轻声说了句:“她的猫倒是挺吸睛的。”
话音一落,几人一时没反应过来。
“你说依依?”罗妍转头,“确实挺乖的,镜头感不错。”
“观众应该会喜欢。”闻昭补了一句,“又稳又有记忆点。”
“主要是她不乱跑。”杜然笑道,“看着很安心。”
“你们不觉得她吃饭的时候坐得特别正吗?”罗妍模仿了一下,“整只猫像在开会。”
这次连元裴也被逗笑了,轻轻低头咳了一声,像是要掩饰情绪。
“她不是坐得正,”元裴慢吞吞地说,“她只是懒得动。”
“你说得可真没感情。”罗妍笑得更大声了,“一点夸的成分都不给留。”
“她不需要我夸。”元裴抬眼看了看脚边的依依,那只猫正窝成一团,眼都没睁。
餐桌上因为这点互动轻微热了起来,但没有人深究背后含义,大家都以为这只是“安静主人”和“淡定宠物”的标准模式。
不远处,灯光安稳,镜头静静运作,记录下这一幕不言自明的默契。
等桌面只剩下最后两三样没人动的菜时,现场的音量也降了下来。
热度退了,饭局的气氛像水面静下来。几位嘉宾或靠椅靠背坐着歇,或低头喝汤,像是终于从“录节目”的状态缓过劲儿,短暂地落入一种近似私下饭局的自然松懈。
就在这时,角落里的导演朝前台递了个眼色,很快有人轻声走近桌边,在不打断嘉宾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