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堂

繁体版 简体版
君子堂 > 太子今天登基了吗 > 第20章 招聘现场

第20章 招聘现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大军的出征仿佛还在昨日,而上京城内,乔承陵却已经忙得不可开交。

太学的招揽老师一事迫在眉睫,太学作为他改变官制的第一个布局,师资力量直接关系到以后计划的实施。

他允诺的报酬实在是太多了

前来应征的老师数量远超预期,他不得不另辟蹊径,决定亲自出题,选拔真正有才学的人。

太学的招贤馆内,人头攒动,前来应征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

乔承陵坐在主位上,手中握着一卷刚刚写好的试题,目光扫过堂下的众人,心中暗自思索:这些人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有才学的?

他站起身,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诸位,太学乃大乾之根本,选师一事,关乎国运。今日,孤将亲自出题,考校各位的才学。若能通过考核,便可入太学任教,为国效力。”

堂下众人闻言,纷纷露出惊讶之色。

有人低声议论:“太子殿下亲自出题?这可真是前所未有啊!”

有人不屑,认为太子小小年纪,又怎会有足够的学识来考校他们。

乔承陵不理会众人的议论,挥了挥手,示意侍卫将试题分发到各自对应的人手上。

每个人三套卷子都有些不同。

其中一套简牍上写的是传统的经史子集题目,一套简牍上写的是几道令人费解的数学题。

第一题: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第二题:

“一水池,甲管单独注满需三时辰,乙管单独注满需五时辰,若两管同时注水,问几时辰可注满?”

第三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这些题目一出,堂下顿时一片哗然。有人皱眉苦思,有人摇头叹息,更有人直接放弃了答题。

在场之人都是各行各业都翘楚,所以这剩下一道竹简里的题目,则是按照他们专业对口出的题。

乔承陵不仅准备招募儒学大儒、数学天才,他还准备招收一批农学、医疗、经济、法学等人才。

试卷上,这些题目,正是乔承陵结合现代知识精心设计的。

堂下,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儒生猛地起身,宽大的衣袖重重地拍在案几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质问道:“敢问殿下,我等数十载潜心研习圣贤书,可这些鸡兔算数之类的题目,与教化天下究竟有何关联?”

此言一出,整个堂内瞬间安静下来,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原本还在埋头解题的几个医者、农官,也悄悄地抬起头来,眼中满是疑虑,显然,这也是他们心中所思。

乔承陵神色从容,不慌不忙地走下主座,身上的玄色蟒袍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

随手抽起一根算筹,缓缓走到沙盘前,用算筹在沙盘上划出两道清晰的横线。

开口问道:“张老先生可知,百越之地瘴疠横行,若派二十医官前往救治,需配备多少药草?这些药草又该用多少车马运输?”

老儒生微微一怔,刚欲开口作答,却一时语塞。

就在这时,乔承陵已用算筹在沙盘上熟练地画起方格,继续说道:“鸡兔同笼之题看似简单粗浅,实则蕴含着分门别类的大智慧。这就好比医者需明辨寒热虚实,农官要区分稻麦时令,道理是相通的。诸位且仔细看。”

轻点沙盘,鸡和兔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化作一个个灵动的符号跃然其上:“我们不妨设鸡为天干之甲,兔为地支之卯。甲卯相合,总头数为三十五,总足数为九十四。若令所有生灵抬起半足……”

“荒唐!鸡兔岂能抬足!”后排突然传来一声嗤笑,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正是要破这所谓的荒唐。”乔承陵猛地折断那个算筹,清脆的声响让众人不禁屏息。

他神色严肃,目光扫视全场,沉声道:“若按常理,鸡二足兔四足自然不可改变。但若是从数术的角度来看——”

他俯身在案几上写下一列清晰的算式,“总足数减半为四十七,再减去头数,所得结果十二,此即为兔的数量。”

满堂顿时哗然,众人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惊讶与疑惑。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人突然激动地击掌叫好:“妙哉!这实则运用的是虚实相生之法!”此人正是先前解出所有题目的李墨。

“殿下,可否再讲一遍,老朽蠢笨,未懂殿下所言之意。”老儒生不耻下问。

“对啊,鸡兔长得本不一般,一看便是,又何须做这题?”

“鸡兔又如何同时抬足呢?”

乔承陵轻叹一口气,鸡兔同笼也算是穿越经典题目了,主要是这个玩意通俗易懂也好讲解。

他所讲的乃是抬脚法,这群古人没有现代数学知识的观念,只会抬杠,他想列简单的方程都讲不明白。

他问:“张老先生,鸡兔共有多少头?”

老儒生答道:“三十五头也。”

“脚有多少只?”

“九十四也。”

“如果,我是说假如,假如有天神施法让鸡兔同时抬起一半的脚,长老先生,那现在头几何,脚又几何?”乔承陵一脸说了好几个假如。

老儒生算了算:“还剩三十五头,四十七脚。”

“那为什么脚会比头多十二只?”

李墨在后面补充:“因为头数相同,但兔脚比鸡脚多一只,故多出来的脚便是兔脚,所有兔有十二只,而鸡有二十三只。”

他兴奋不已,一把扯过算筹,在桌上快速摆弄起来,口中说道:“正如《九章》中的‘盈不足术’,但殿下此法更为精妙绝伦!”

几个原本眉头紧皱的农官,此刻也突然恍然大悟,其中一人惊喜地说道:“这不正是我们计算粮种时用的法子吗?分旱田、水田两类,再倒推亩产……”

“诸公请看。”乔承陵突然大步走到屏风前,伸手猛地掀开屏风,露出早已备好的巨大木制沙盘。

只见盘中以黍米堆成山川,细沙铺就河流,上百枚栩栩如生的陶俑错落分布其间,宛如一幅逼真的行军图。

“此乃南征粮道模型。若用以往的老法子计算运粮车马,所需时间长达三月;但若是运用今日所学之术——”

他伸手抓起一把算筹,用力往沙盘上一洒,只见黑白相间的算筹仿佛有了灵性,精准地落在各条粮道之上,“分陆运、水运两类,再设定损耗系数,只需三日便可确定方案。”

堂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老儒生浑浊老眼突然迸发精光:“老朽明白了!当年孙武练兵,以金鼓为号,分兵布阵,怕也是这般分门别类......”

突然,后排传来一声陶器碎裂的声响。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医官满脸通红地站在那里,手里还紧紧攥着半截脉枕,他结结巴巴地说道:“殿下!这分门别类之术,可否用于病症的辨析?比如将寒症、热症视作鸡兔……”

“道理差不多。”乔承陵答道,“孤闻孙神医有云‘千般疢难,不越三条’,若将病症化作算符……”

话还未说完,堂内已然沸腾如鼎。

算筹与竹简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白发苍苍的老者与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们争相演算,几个农官甚至掏出随身携带的谷穗,在桌上比划起来。

李墨突然快步走到太子面前,朝着他长揖及地,说道:“殿下此举,实乃要重定百家之学啊!”

“你是李墨?”乔承陵上下打量了他,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文质彬彬的浑身书卷气。“我看过你的卷子,答的不错。”

李墨略显惊讶,没想到太子殿下竟然记得他的名字:”回殿下,臣下受桑司农丞的提点,在大司农做统筹之工,所以对这算学一事还算了解,不过是侥幸罢了。”

乔承陵微微一笑,抬手示意李墨起身,语气温和:“李卿过谦了,侥幸也好,天赋也罢,能解出这些题目,便说明你有真才实学。孤这里还有更简便的解题方法,几息之间便能得出结果,不知你可愿学?”

李墨闻言,眼中顿时闪过一丝亮光,连忙拱手道:“殿下肯赐教,臣下求之不得!”

乔承陵点头:“此法名为‘代数’,乃是孤闲暇时所悟。你若感兴趣,孤愿倾囊相授。”

李墨激动得脸色微红,连忙躬身行礼:“殿下厚爱,臣下感激涕零!若能得殿下指点,臣下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托!”

乔承陵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郑重:“既如此,待你学成归来,孤便要任命你为太学算学讲师,专授此道。你可愿意?”

李墨闻言,心中如潮水般翻涌,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其事地跪地叩首:“臣李墨,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此生定当竭尽所能,将算学之道发扬光大,不负殿下厚望!”

乔承陵满意地点点头,伸手将他扶起:“好,有你相助,孤心甚慰,每日未时以后即可来长乐宫找我。”

李墨起身,眼中已隐隐含泪,声音微微发颤:“殿下知遇之恩,臣下没齿难忘!此生定当以殿下为楷模,为大乾培育更多算学英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