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余回屋打开电脑,就像每个学校的拉胯教务系统一样,即使是美院也这样,而且网页设计的极其简陋,排版都排不明白。
索性知网还是顺利登进去了。
温余其实很少写论文,就算写也是水水的那种,现在ai这么发达,他和ai已经能达到一个和平共生,相互促进的关系了。
他找到之前看过的评论,这论文还是个英文名,网友贴心的给翻译了,温余就照着翻译完之后的名字搜。
不搜还好,一搜温余就发现不对了,这怎么一篇都没有?
知网的搜索引擎不是那种很傻瓜的引擎,而且还有ai增强功能,就算温余想找再怎么离谱的观点也是能找到那么一两篇相关论文的。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温余又换了英文题目搜了一遍,还是没有。
知网抽了?
他换成艺术美学搜,一搜一堆。
这到底是为什么!
换,知网不行就换别的数据库。
换了一圈,温余也没找到这个论文。
这藏着掖着的,还不让人看了?
温余只能祭出真正的大杀器——浏览器。
不光搜索引擎多,查的还全面呢,它最好是别出现在那个什么千度文库里。
然后浏览器自带的ai告诉他这个论文发在了《细胞·医学》上。
哪个数据库收录这个期刊?
ai告诉他Elsevier(sciencedirect)数据库。
这个他刚刚试了啊,没搜着啊?
ai说,如果学校有与设计学、艺术史论等相关的理论研究方向,可能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地订阅部分相关期刊或数据库。
好好好,按需订阅是吧,天天喊着多学科融合,现在连个医学期刊都不给订!不是,学校怎么就想不到自己的学生有可能会出那么一两个想弃艺从医的呢?
温余想着想着给自己都想笑了,好像是有些荒谬。
算了,没有就没有吧,反正他是不可能掏钱找论文的,这发的期刊这么牛,多半他应该也看不明白。
吃瓜群众持续在线吃瓜
总有人想把亲手造的神拉下神坛,看一个人在自己的手中诞生又毁灭。
那可真是他们异想天开了。
论文一扒再扒,所有人都希望像江盼这种医学世家出来的孩子,就应该是名下堆砌各种家族努力的结晶。
然而并没有,甚至他妈发的那篇论文他也只是个三作,且他负责的那部分所有数据来源均来自于他自己亲手做的实验。
众人失望,又想着穆歌和江盼反目为仇,导师的学生为导师的孩子牺牲,这是网上非常常见的学术不端,学术压榨。
白老师虽然不是个合格的母亲,但绝对称得上一句“好老师”,尽职尽责,从不压榨学生,手下带出的学生没一个找不到好出路的。
从上到下无懈可击,舆论渐渐弱了下去,风向也变得正常起来。
有人提出如果赵晓涵没治好,那就是第一医院的医生学艺不精。
底下不再是支持的评论,众人的理智回归,开始谴责道德绑架的那群人。
[那些得抑郁症的医生就是被你们这种人逼得!]
[医生不是神仙,还有很多疾病没有被攻克,怎么,那些没救回来的病人全都让医生担责?]
温余刷手机一刷就没个停下的时候,眼看着评论区的风向逆转,他也就放下心来。
看来江盼并不会因此忙太长时间。
从遇到赵晓涵到现在也才过去了不到两天,江盼的眼睛下面已经出现了青黑,他希望他的身体得到爱护时,江盼也能多关注一下自己的身体。
他的卧室门没关,江盼还没从书房出来,而时间已经快到凌晨了。
咔嚓,书房的门发出了打开的声音。
温余火速关灯关手机,卧室里陷入一片黑暗。
哒哒哒,江盼的脚步声从温余卧室前走过。
江盼的卧室大灯被打开了,正好撒下一部分灯光在温余卧室门口。
温余闭着眼仔细听,翻抽屉,换衣服,去洗漱间,洗澡。
洗澡的水声哗啦啦的,隔着两层屋子虽然没有关门但依旧听不太清。
温余把呼吸放到最轻,卧室里寂静一片,勉强能分辨出江盼在做什么。
就这样听着听着,温余睡着了。
在温余睡着之后,江盼洗完澡,从卧室中走出来,站在温余卧室的门前,听着他平稳的呼吸声才放心离开。
等温余睡醒之后,江盼已经去上班了。
距离抽签还有一天,穆歌不敢赌,只能尽可能的保证研制的改良药副作用降低。
“二期肝母细胞瘤复发,大家有什么想法?”
一大早就是专家会诊,偌大一个会议室,病理切片就放在屏幕上,没一个人说话,大家都神色凝重。
“现在直接的方法就是肝移植,但是考虑到患者现在是复发,癌细胞如果化疗效果不好的话,就算换了肝,过几年也还会出现和今天一样的情况。”
“他现在的身体承受不住化疗,而且肝母细胞瘤是有基因诱因的,就算癌细胞没扩散,后期依然有复发的可能性。”
“靶向药没办法抑制住发展吗?”
“就算有用,都这个时候了抑不抑制的,也只是拖时间。”
“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肝母细胞瘤病情发展迅速,在来医院之前患者就已经被拖过时间了,我们不能处于被动的状态太久。”
刚开始有一个人带头,大家还能讨论着说两句,但当所有人发现没有破解之道之后,会议室再次回归了一片死寂。
“江盼你怎么看?”
穆歌今天去实验室做药理分析了没参加会议,江盼就成为了所有人视线的焦点。
“还请内科的主任能协助PICU稳住患者的情况,先控制好并发症,如果他能进实验组,我们会对他做一个交代的。”
“那要是没进呢?”
江盼没说话,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如果这孩子真的没那个命,他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减轻患者痛苦,提升他的生活质量。
“持续关注他的AFP含量和水平变化,一旦出现迅速提高,立刻联系我和穆歌,我们尽最大努力。”
江盼说完,这个会诊也就到此结束了。
有时候和死神赛跑,不是次次都能赢的,最重要的是心态问题。
从小到大老师都在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考试放平心态,比赛放平心态,即使是成为医学生之后,周围的人也在相互劝。
可如果这场比赛的结果是一条人命的去留呢?
就连一次很小的阶段性测试,都会有人为不理想的结果感到不开心,而这样的比赛每天都在上演,每位医学生和医生心里都顶着巨大的压力去面对。
胜不骄起码是胜了,败不馁,一次失败又需要多长时间重新站起来?
江医生不是只有赵晓涵一个患者,更何况现在赵晓涵是PICU接治,他今天还有门诊要坐。
通常情况下,医生是一个非常忙碌的职业,他们来不及,来不及悲伤就投入到下一个病人的救治当中,情绪的积压是一点一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穆歌下午从实验室回来了,顺带拿了江盼朝他要的褪黑素。
压力一大,就容易出现失眠现象,但抗抑郁药的副作用他们无法承担,只能吃点褪黑素保证一定数量的睡眠。
穆歌拿的是实验室出品加强版的,江盼已经很久没向他拿过这个了。
“最近又睡不好?”
穆歌拿着两瓶药递给江盼。
“这瓶是褪黑素,这瓶是靶向药,你别搞混了。”
药瓶都是一样的,外面也没有标注,只不过褪黑素并没有做成普通胶囊,穆歌自己更喜欢草莓口味的软糖。
江盼拧开药瓶查看,不是草莓的,也不是蓝莓的,是黄色的。
“你又研发了新口味?”
穆歌摇摇手指,从口袋里掏出了一袋菠萝味软糖,撕开包装袋一个接一个的吃。
“为了防止你药物依赖,菠萝味的褪黑素和软糖放在一起了,千万别吃过量啊!”
安慰剂效应,穆歌算算上一次褪黑素的消耗时间,每次都准时向他要药的人第一次没主动向他拿,刚刚好这段时间是温余住进江盼家里的时候。
看来,温余对江盼还是有一定的稳定效果的。
江盼毫不怀疑这一瓶全是软糖,确实是穆歌能干出来的事,但他不敢全吃。
赵晓涵的病情在各个科室的共同努力下逐渐趋于稳定,所有人都在等着明天的抽签结果。
江盼坐完诊就换衣服下班了,和温余的聊天框里是温余的吃饭打卡,这是对温余的要求也是为了提醒他自己。
别看他在赵晓涵的事是对穆歌表现的多轻松,其实情况恰恰相反,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不得不提起精神,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补给,但他根本没胃口,只有看着温余的信息才能勉强吃下几口饭菜。
温余为了早日吃上冰激凌真的很努力,除了打卡信息,饭菜图片,他还画了小条漫放在了动态。
江盼用小粉红的号刷这温余三无小号的动态,今天想吃的饭菜是,清炒油麦菜!
下班路上,江盼顺带去超市买了把油麦菜,温余对他真的有神奇的魔力,一想到家里还有一个人等着他吃饭,他突然觉得,情况也没想象中那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