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堂

繁体版 简体版
君子堂 > [综名著]玛丽的财务自由之路 > 第22章 第 22 章

第22章 第 2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玛丽,记得‘多准备一些绣线’,我们要上学了。”直到开学前一天,夏洛特还托仆人转告玛丽,普莱斯太太对于两个女儿和布朗小姐关系密切早已习以为常,在家里只剩下五个孩子的情况下,她挺乐意孩子们多出去交些朋友的。

学校一开学,普莱斯太太就感到寂寞了,普莱斯先生只要出了门,总要到下午才会回来,房子里只剩下汤姆、查尔斯和女仆,真叫她有些不习惯。几个孩子完全没法体会母亲的寂寞,非常愉快地去了学校。

新学期的法语课让几个女孩都有些苦恼,缺乏语言环境,即使是过去有些基础的玛丽隔了一段时间也快把那些单词和语法给忘光了。尽管如此,她还是抱着既然花了学费、不学白不学的心态,报名参加了艾博女士的拉丁文课程,苏珊和夏洛特都表示敬谢不敏,玛丽只能靠和约翰的通信互相鼓励对方努力学习文法课了。

除此之外,学校里再没有让这姐妹俩感到心烦的事儿了,即使是一如既往喜欢挑衅普莱斯姐妹的伊丽莎白·卫斯理和凯瑟琳·格林都没法激起她们心里的波澜。

“丽兹,你今天又换新帽子了,这是不是就是据说和约翰逊夫人戴的那顶一模一样的帽子,我妈妈非说我还小,不需要戴这个,没给我买。”格林小姐在教室里大声恭维伊丽莎白·卫斯理,“你妈妈对你可真好。”

“这没什么,一顶二十一先令的帽子而已,我用自己零花钱买的。”卫斯理故作平淡地说,但是上扬的嘴角已经出卖了她,“我爸爸给我的零花钱可多了,每个礼拜都买上一顶帽子也绰绰有余,总不至于像有些寒酸的女孩一样一年就戴那两三顶帽子吧。”

夏洛特和苏珊都低着头,强忍着自己不要笑出声来。玛丽无奈地看着卫斯理和格林,想到在夏洛特的不断推销下,伊丽莎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她们的帽子花了不少钱,甚至觉得自己几乎要同情这个女孩了,她到底用了多少零花钱去买帽子呀!

看到玛丽的苦笑,伊丽莎白·卫斯理更加得意。于是不知不觉间,她竟成了玛丽最好的广告——好多天里,卫斯理总是戴着不重样的帽子来上学,神采飞扬地向其他同学炫耀。在她的带动下,凯瑟琳·格林等人纷纷效仿,间接带动了帽子的销量。

尤其夏洛特还在课间假装不经意地向透露:“我听说这些帽子都是由一位法国流亡贵族小姐设计的,她身边有一个来自东方的裁缝……”

这个精心编造的谎言让这些明明已经卖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帽子再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泰勒大婶那几次受到前来购买的太太小姐们的询问——问她是否帽子都是那位贵族小姐的仆人送到这里来的。

大概在开学后两个多礼拜的时候,玛丽收到了来自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回信,范妮在信中写道:“亲爱的玛丽,二姨妈和两位表姐都很喜欢你送的帽子,前不久玛丽亚在出席一次舞会时戴了其中一顶,获得了周围人的一致好评。

大姨妈非说那是因为玛丽亚本身漂亮的缘故,但是姨父和埃德蒙一致认为你的帽子也给玛丽亚添了不少光彩,爵士非常感谢你远在朴茨茅斯还能够想到姨妈和两位表姐,特意让我寄来十个英镑,说是给你的零花钱。

两位表姐让你再帮她们买两顶帽子,只要款式够新颖哪怕再贵一点也没关系,埃德蒙坚持要先把给钱你,因此随信一共是十六英镑,请务必收好……收到后尽快回复,永远爱你的姐姐范妮。”

玛丽握紧信纸——做高端定制果然没错!伯特伦表姐愿意出三英镑一顶,这比普通帽子的利润要高出三倍!苏珊高兴地叫起来:“感谢范妮!感谢我们的姨父和表哥表姐!玛丽,你成功了,我就知道,你会成功的。”

“不,”玛丽微笑,“是我们三个人成功了。”

收到这封信件后,朴茨茅斯和北安普敦的曼斯菲尔德的联系变得更加频繁了,过去范妮一直不好意思频繁写信回去,现在则有了不会被诺里斯姨妈指责的“正当理由”。

伯特伦姐妹甚至开始向她们的朋友推荐起了“居住在朴茨茅斯的海外裁缝”,帽子生意的利润重新稳定下来。

令两位伯特伦小姐奇怪的是:虽然她们从不在意远在朴茨茅斯的表妹们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但是自从不断收到这些款式新颖的帽子,她们不由地认为普莱斯们或许也见过一些世面。那为什么范妮刚来曼斯菲尔德的时候表现得那么愚蠢呢?只能是像诺里斯姨妈说的那样,表妹们天生资质就不如人,见过的世面不足于弥补她们资质上的欠缺,就像即使是漂亮帽子也要戴在合适的人头上才行。

玛丽并不知道远在他方的表姐们对自己姐妹的腹诽,即使知道,估计也不以为意。随着帽子生意的再次红火,泰勒大婶只能时常借着到普莱斯家做衣服的机会和两位普莱斯小姐交接。

“普莱斯小姐,您看这条缝线够齐的吧,这是我从我死去的丈夫那里学来的,来自伦敦萨维尔街的手艺,朴茨茅斯一般的裁缝可没有这种技术和耐心,所以我制作衣服总是比一般裁缝慢一些。因为这,很多太太宁愿到布莱克家做衣服,他的最大优点就是快,活计可不如我。”交接完最近的账目,泰勒大婶拿着手上新做的衣服,不由感叹起来。

“刚刚你说了什么?麻烦再说一遍。”玛丽觉得有什么东西近在眼前,她之前却一直没有想到。

泰勒大婶疑惑地看了看玛丽,重复道:“布莱克的活计可不如我。”

“不是这一句,是前一句。”玛丽摇摇头。

“他的最大优点是快!”

没错,就是快!玛丽终于抓住了关键点。尽管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帽子,但是她和苏珊一直负责的只是刺绣和装饰,普莱斯太太在家除了织毛衣,仅仅是对衣服小修小补,她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现在所有衣服从头到尾的每一道工序都是裁缝们纯手工完成的。

没有缝纫机,也没有标准尺码,如果她把缝纫机发明出来,通过机器生产衣服,还有哪个裁缝能够比她更快?像布莱克那样手艺不够精湛的裁缝只会被机器淘汰!

“泰勒大婶,要是有一种机器,可以缝制衣服……”玛丽的话还没说完,就看到泰勒大婶剧烈地摇晃脑袋:“那怎么可能,机器又不是人,怎么能够缝制衣服呢?如果真有这样的机器,那我们这些裁缝怎么办?您在开玩笑吧,普莱斯小姐。”

“这只是我脑子里突然冒出来的一个想法,请不要放在心上。”见泰勒大婶反应这么强烈,玛丽赶紧岔开话题,“衣服就先放在这里吧,还是老规矩,月底一起结账。”

泰勒大婶走了,玛丽却立刻上楼画起了自己记忆中的缝纫机——一辆脚踏式缝纫机,想了想,又加上了手柄。但是她用过的缝纫机可是电动的,现在还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动机的雏形还得等十年后才会由法拉第发明出来,要想投入使用要等更久,她需要制造的不是这个,而是更原始的手动缝纫机。

为了改进自己的发明,玛丽决定去流动图书馆查找资料,了解目前机器制造的具体水平。大约花了接近两个月,她才偶然从流动图书馆的一本旧的《机械学报》里,翻到了关于托马斯·桑特发明缝纫机的记载。

玛丽的手指轻轻抚过泛黄的书页,目光牢牢锁定那则简短的记载:“1790年,木匠托马斯·桑特发明了一种手摇式单线链式缝纫机,主要用于皮革和帆布缝制……”

她的心跳突然加速,蓝绿色的眼眸在昏暗的烛光映照下亮的惊人,这个发现像是黑暗中的一线曙光:原来早在她之前,就已经有人尝试制造过缝纫机,她完全可以在最原始的机器基础上进行改进。

玛丽迫不及待地翻开随身携带的素描纸,羽毛笔在纸上飞快地勾勒起来。结合她之前画的脚踏式缝纫机结构,和书中描述的桑特缝纫机的原理,一个全新的设计渐渐成形:这是一台精巧的手摇式锁式线迹缝纫机,金属机身取代了笨重的木制结构,锁式线迹取代链式线迹让针脚更加牢固整齐。

“要是能够把它制造出来将大幅度降低衣物成本,彻底改变服装行业……”她心里默念着,指尖轻轻描摹着图纸上的机械构造。或许二十一世纪的服装设计师追求的顶尖工艺是纯手工制作,但更具市场前景的永远只会是机械化生产。

随即,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眼前:这样复杂的机器,要如何制造出来呢?玛丽咬着羽毛笔的尾端,陷入沉思。

她不能去找马克斯韦尔将军帮忙——一个九岁多的女童设计出如此精密的机械,实在太引人注目了。而且,在这个卢德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这样的发明一定会引起裁缝和缝纫女工的恐慌和抵制。一旦关系切身利益谁都不可能轻言放弃,再出现一场砸烂缝纫机的运动也不稀奇,毕竟这些机器确确实实会“吃人”的呀!

窗外,朴茨茅斯的海风依然在不停地呼啸着,玛丽将设计图小心地藏进了一本《圣经》里,决定暂时将这个构思深藏心底。

但是,她的脑海中已经开始不停地开始盘算:或许将来可以通过约翰,在伦敦寻找可靠的机械师合作?或者过几年,等理查德从印度发了财,到时候一起运作这个项目?现在没必要着急,完美的时机总有一天会到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