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堂

繁体版 简体版
君子堂 > 我在三国坑蒙拐骗 > 第54章 谁蠢

第54章 谁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说起战争,她并不觉得值得畏惧,但是人的手段算计,防不胜防。

战争的起始,归根到底,不就是算计利益。

白锦也在局中,也得为自己的利益算计算计。

万般思绪归一,战场上的惨烈与嗜血激着她的血脉,沸腾之下,杀意蓬勃,却又在惨烈的悲鸣中,谋得清明。

“用人之道。”白锦笑着,她强势惯了,人间游走多年,最会的便是此道。

不过,自千夜养成后,凡事不用她操心就办得漂漂亮亮,更让她轻松自在,审配说的那话,既是有心提点她,也是变相让她注意身边人,不好用不趁手的,好用的可用的,譬如宁七。

费尽心思啊,为了一头狼崽子。

“刘宏,陪我去看看。”

照月自己就会医,且医术很好,比起伤,她更多觉得脸上无光,绷着一张脸,面无表情地帮着将士们上药。

这些将士,除了冀州内原本的袁家军,还有黄巾军。

摘掉了昔日黄巾标识 ,谁还认得是谁。

洛小八也在帮忙,和她搭了话:“你医术很好?”

他看见她刚才上手医治重伤的士兵。

“还行。”照月没有抬头看他。

这人和李应辛毗的事她知道个七七八八,原本是神女的人,可能和宁七认识,有了二心,得了神女的特赦不再效忠,做了辛大人半子。

辛毗投靠曹操,也是叛变,洛小八心向辛毗,也是叛变。

忠心,多重要的东西,他以为自己无事,才是最大的事。

最昂贵的东西,是没有价格标注的。

更何况她瞧着,这人本事也不过如此,和宁七天壤之别,不给神女效力也好,免得拖了后腿。

想起战场上这人帮了自己,她又气短,自己也是拖后腿的。

“你的本事是谁教的?”洛小八问。

“主公设学堂专门教授。”照月回。

“千夜先生没教吗?”他状似无意,只是好奇。

“教过一些。”照月捣药的动作一顿,目光移到他的脸上,皮笑肉不笑,“你从前不是主公的人吗,这些你不知道?你此后是辛家子,又打听这些做什么?洛小八,注意点。”

张梁和赵云在不远处,旁边还有个李卫和卜越,四个人围成个圈蹲在地上,人高马大的,显得有几分滑稽。

适才得了夜里的任务,这次冀州任务没做好,本就想扳回一城,将功抵过,张梁跃跃欲试,奈何他除了拳脚功夫,脑子实在算不上聪明。

几个人里,他们不知道赵云脑子如何,只知道这小子身手了得,所以一时没考虑,为了任务寻军师,就寻到了卜越身上,至于为什么不找宁七,单纯不敢。

“至于嘛,你好歹跟随大贤良师这么多年,四处征战,还怕宁七?”卜越颇为无语。

张梁不认同地瞪他,反驳道:“你懂什么,我那不是害怕,我就是懒得和他打交道,宁七那小子长得比我还凶神恶煞,而且老是给我一种会背后出阴招坑死我的感觉,还是你可信一点。”

“我不和你们出任务,就算我真出了主意,失败了怎么办,主公都让你们遇事不决问宁七了。”

卜越对自己并不自信,未单独出任务时,他认为自己之才必能为主公分忧,从前投靠的那些势力不愿要他,他只叹怀才不遇,现在发觉,怀才不遇倒有些成笑话的意思。

他和宁七年岁相仿,和这赵云也年岁相仿,武不如赵云,文武都不如宁七。

那些伤春悲秋的感怀,成了无形的巴掌。

照月不好受,他也不好受。

白日打赢了,晚上的潜入曹营若输了,岂不是前功尽弃,他不敢随便出主意,再者,他一时之间确实没想到要做什么,潜入曹营打人?还是顺走些东西?还是挑衅后全身而退以作挑衅?

揣摩神女的种种意图,肯定否定间反复横跳,不得定论。

“哎呀。”张梁一把捏住他的肩,忘了自己武将和文人的身体素质差距,让卜越脸上一阵扭曲。

“卜越你听我给你分析,这宁七日后是要跟着神女的,要是咱们什么都靠他,不就显得我们蠢吗,我一个武夫就算了,你可是走谋士的路,还想不想出头了。”他一本正经地说。

赵云听着他们俩说道半天,眼含笑意,此事早有定论,谁是主导者,一开始就定下了。

李卫也是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留神周围,瞧见洛小八和照月氛围不太好,吐出了嘴里的草,“乖乖,他俩别吵起来了。”

幸灾乐祸的意味不要太明显。

几人的注意力被他的话吸引顺势看去。

“要我说,照月脾气真的很不好,力气也大,不像个女的。”张梁啧声说着,声音却不大。

“她脾气在里面算好的了。”李卫稍微辩驳了一下,“你不惹她就是好的。”

“洛小八虽然也是神女的人,但好像不怎么靠谱啊。”张梁想了想,“和宁七没法比。”

几人就这么蹲在这嘀咕着,赵云眼见是没什么要说的了,站起身来就要往回走。

“你去哪啊?”张梁问。

“去找主公。”

白锦换了身衣服,带着刘宏去往了辛毗府上。

曹军兵临城下,辛毗也知晓此事,他对冀州兵力也算了解,能守,但守多久就不清楚了,败局是注定的,这是他当初选择投靠曹操的原因。

可是如今,冀州来了位新人物,此战大捷,夏侯惇重伤,他此前对帝白的评估低了。

“大人,帝公子来了。”

横空出世,确实有本事,看局势,审配有意让冀州易主。

他和审配共事多年,彼此算了解。

袁绍病逝后,剩下的几位公子都并非惊世之才,盛世之中或许能出人头地,乱世之下守城之主已经很好,再往上争就无法,加之兄弟阋墙,袁家的未来可以窥见。

或是因为情谊,或许因为其他考量,有人走有人留,分崩离析。

守冀州就是守袁家,不止一人说过,若审配将冀州献给曹操,定能给他自己和大家谋出一条新的生路,又是智勇双全的人,说不定会大展拳脚,在史书中留下一笔。

可惜,审配没有献上冀州,反倒死死守住,就像当年他矫令奉尚般,令人难以猜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