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堂

繁体版 简体版
君子堂 > 太子今天登基了吗 > 第30章 论政

第30章 论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三日后,刘黎府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朝中大臣、世家子弟纷纷前来道贺。乔承陵带着乔云和乔玥,乘坐马车缓缓驶入刘府。

这三年来上京城的变化极大,乔承陵久居宫中,虽一手策划了上京城的改建方案,但三年来从未出宫,对这城中的变化感到惊讶。

乔云掀开车帘,好奇地打量着府内的布置。

只见庭院中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仆人们穿梭其间,手中端着精美的点心和酒水。乔玥则兴奋地拉着乔承陵的袖子,指着远处的一座乐台:“皇兄,你看!那边有百戏艺人!”

乔承陵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待会儿带你们去看戏。”

马车停下后,乔承陵率先下车,随后转身扶下乔云和乔玥。刘黎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太子到来,连忙上前行礼:“殿下驾到,臣有失远迎。”

“跟我见什么外,”乔承陵一把将手搭在刘黎的肩上,“今日是你家丫头百日宴,孤特地带了两个妹妹来凑凑热闹。”

刘黎反手也搭在他肩上,紧紧搂了一下肩膀,两人相视一笑,看向乔云和乔玥语气中带着几分亲切:“两位公主能来,我刘府真是蓬荜生辉。”

乔云一拳锤在刘黎的胸前,笑呵呵道:“客气什么,我们可是听说您府上的宴会最是热闹,这才央求皇兄带我们来的。”

乔玥也学着姐姐的样子,有模有样地行了一礼:“刘哥哥,恭喜您家小丫头满百天!”

刘黎被她的模样逗笑了,连忙说道:“多谢小公主吉言。殿下,两位公主,快请进。”

乔承陵点点头,带着乔云和乔玥走进府内。

宴会厅内早已坐满了宾客,见太子到来,纷纷起身行礼。乔承陵微微颔首,示意众人不必多礼。

早有听闻刘黎与太子关系极好,太子平时深居简出极少露面,寻常官员根本见不到太子一面。

没想到近日刘家千金百日宴上竟能某得这传闻中的太子一面,不少宾客起了异样的心思,刘氏一族重新审视。

宴会开始后,乔承陵坐在主位上,乔云和乔玥则坐在他身旁。

席间,刘黎抱着刚满百天的小姑娘,向众人展示。小家伙白白胖胖,眉眼间与刘黎有几分相似,引得众人连连称赞。

乔玥看得眼馋,小声对乔云说道:“姐姐,小宝宝好可爱啊!我也想抱抱。”

宫中近些年来没有新生儿出生,乔玥自记事以来从没见过这样的小婴儿,对此感到好奇不已。

乔云笑着捏了捏她的脸:“你还小呢,等长大了再抱。”

听到她们的对话,乔承陵忍不住笑道:“玥儿若是喜欢,以后常来刘卿府上玩便是。”

皇子皇女出宫限制颇多,小丫头每日忙着上学,很少有机会能出宫玩乐,这话完全就是画饼一趟,哄小姑娘开心罢了。

刘黎闻言,连忙回应:“殿下说得是。两位公主若是喜欢,随时欢迎来府上做客。”

乔玥高兴地拍手:“太好了!谢谢刘将军!”

宴过半旬,乔承陵找了个由头从宴会上离开。

刘府后花园的夜色如墨,廊下的灯笼在风中摇曳,投下斑驳的光影。独自走在青石小径上,脚下是细碎的落花,耳边是远处宴会的喧嚣。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只觉得那些觥筹交错的笑语声刺耳至极。

“殿下,可要奴才去取些醒酒汤来?”小六跟在身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乔承陵摆摆手:“不必,孤想一个人走走。”

小六识趣地退下,乔承陵沿着小径缓步前行。

刘府的庭院修得极好,假山流水、曲径通幽,处处透着江南园林的雅致。

无意间走到一处凉亭前,抬头望去,只见亭中坐着一名女子,身着素色裙装,手中捧着一卷书,正借着灯笼的光细细品读。

卫娇倚在凉亭栏杆上,手中的《水经注》已经许久未曾翻动一页。夜风拂过书页,带起一阵墨香,她望着池中倒映的灯火,忽然想起幼时在江南外祖家见过的河灯。

那时她还能下地走动,每逢上元节,外祖父都会带她去放河灯。她总爱在灯上写些诗句,看着它们顺流而下,仿佛能带着她的心愿漂向远方。

“小君,该喝药了。”侍女捧着药碗轻声提醒。

卫娇接过药碗,苦涩的药味让她微微蹙眉。这些年,她就像这池中锦鲤,被困在一方天地里,连呼吸都要按着规矩来。

远处传来丝竹声,她听见丫鬟小声嘀咕:“听说太子殿下也来了。”

太子?卫娇想起父亲近日的暗示。她放下药碗,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嫁入天家,就意味着永远困在这金丝笼里了吧?

卫娇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四目相对,乔承陵微微一怔——她生得极美,眉目如画,却带着几分病态的苍白,仿佛一株在风中摇曳的幽兰,脆弱却坚韧。

“殿下?”女子起身,声音轻柔似水,“臣女卫娇,见过殿下。”

乔承陵这才想起,她是卫商之女,刘黎的表姐。传闻她自幼体弱,常年养在府中,鲜少露面。

最近这段时间,乾帝一直给他张罗着选太子妃一事,这卫娇便在这名单之中。

也许是继承了父亲的深情,他从小便是个从一而终之人,三世为人,他没有接触过男女之事,除了雁辞之外,他的心里很难再装下其他人。

可从自从雁辞离去后,他对情事一向寡淡。身为一个国家未来的继任者,他身上是真的有皇位要继承,深知子嗣的重要性,便也随着乾帝的意了。

只是乔承陵心中一直觉得别扭,他永远给不了未来妻子所需要的爱,这对于任何女子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刚才在宴会上曾有过一面之缘,当时他心不在焉,不记得卫娇的容貌。点点头,语气温和:“卫姑娘不必多礼,孤只是随意走走,不想扰了你。”

说罢,转头正要离去,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轻唤:“殿下留步。”

他回头,看见卫娇扶着亭柱站起身,月光将她单薄的身影拉得很长。她似乎有些急促,苍白的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宛若春日里初绽的梨花,带着几分病态的娇弱。

“臣女斗胆,”卫娇咬了咬唇,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近日听闻朝中在议边关互市一事,臣女有些疑问......”

乔承陵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边关互市是朝中机密,连许多大臣都未必知晓详情,她一个深闺女子竟......

“卫姑娘对政事很感兴趣?”他挑眉问道。

卫娇微微一怔,随即低下头,声音如江南细雨般轻柔:“臣女闲来无事,偶尔听父亲提起罢了。”她顿了顿,似在斟酌言辞:“只是臣女不解,互市虽能互通有无,但若匈奴借此机会窥探边关虚实,岂非引狼入室?”

从小深居在家同家中兄妹一起饱读圣贤书,父亲在朝为官,长期耳濡目染下对政事颇有一番自己的理解,对这位传说中的储君更是多一些仰慕之情。

乔承陵注意到她说话时,另一只手紧紧攥着披风边缘,指节都泛了白。这个动作让他想起雁辞紧张时的样子,心头莫名一软。

“姑娘好见识。”他来了兴致,转身进到凉亭之中寻了个石凳坐下,“那依姑娘之见,该如何处理与匈奴的关系?”

卫娇的眼睛亮了起来,她翻开书册,指着其中一页:“臣女以为,匈奴之患,在于其游牧习性。若能以利诱之,使其定居,再辅以教化,或可长治久安。”

乔承陵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姑娘请细说。”

“其一,”卫娇翻开另一页,“可在边关设立榷场,但须严加管控,所有交易皆由朝廷监管。其二,鼓励匈奴贵族子弟来中原学习,使其仰慕中原文化。其三......”她顿了顿,“可在边关设立屯田,招募匈奴百姓耕种,使其逐渐定居。”

夜风拂过,带来一阵药香。乔承陵发现,卫娇说起这些时,整个人都鲜活起来。苍白的脸上泛起血色,眼眸如秋水般清澈明亮。

他着实没想到,久病居于家中的小姐,对政务能有如此独到的见解。

“姑娘之见,令孤刮目相看。”乔承陵点头,“只是这些举措,恐非一朝一夕之功。”

卫娇抬头看他,月光下,太子的眉眼温和得不像传闻中那个杀伐果断的储君。她忽然觉得,或许天家,也不全是金丝笼。

“殿下......”她轻声说,“臣女还有一事相求。”

“请讲。”

卫娇低下头,声音轻若蚊呐:“臣女自幼体弱,常想若能像这池中锦鲤,自由来去该多好......臣女向往自由,恐怕不适合嫁入皇家......”

听闻此言,乔承陵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他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卫姑娘的意思,孤明白了。”

“臣女只是随口一说。”卫娇慌忙打断,“夜深了,殿下该回去了。”

乔承陵望着她慌乱的样子,有些忍不住笑出声来,他本就对这卫娇无感,但见她如此坦率,心中倒也生出几分欣赏。

站起身,目光中带着几分柔和温声道:“孤以为,人生在世,当有选择的权利。你不愿,孤自会向父皇说明。”

自古以来,又有几个有志女子愿嫁入皇家?

他如今是太子,将来继位后便是皇帝,太子妃将来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一言一行受天下人监视。

后宫女子久居深宫限制颇多,乾朝虽不像后世王朝那般封建礼制森严,但深不见底的宫墙层层叠叠,即便是身为这个帝国的继位者,有时也被压的喘不上气来,更何况是女子?

脑中突然闪过一个灵光:“不知姑娘可愿入朝为官?”

此话一出,乔承陵感觉自己多此一问了,光记得卫娇对政事颇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忘了卫娇身体不好,哪有多余的精力当官呢。

卫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但随即黯淡下来,声音如江南细雨般轻柔:“殿下说笑了,女子又怎能为官?”

乔承陵正色道:“只要有才学,男女又有何妨?太学中有三名女子,已被孤派到各郡县为官,政绩皆是不错。”

卫娇愣住了,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女子也能为官。她抬头看向乔承陵,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宛若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殿下此言当真?”

乔承陵点头,语气坚定如江南石桥:“自然。姑娘若愿意,等孤消息便是。”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乔云清脆的呼唤:“皇兄!该回宫了!”

乔承陵转身应了一声,又回头对卫娇说道:“卫姑娘,孤先告辞了。”

卫娇愣在原地,直到太子的身影消失在回廊尽头。她低头看着手中的书,忽然发现书页间夹着一片干枯的合欢花,花瓣上还残留着几分余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