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奇才,可终归也是凡人。他也会怕的,会怕死,会怕失去一切;他也会遗憾的,遗憾不能与相爱之人相守白头,遗憾自己无法守护想要守护的人;他也不想放弃的,不想放弃生前好友,不想放弃世间春花秋月,不想这样草草放弃自己的一生。
可不放弃又能怎么办呢?难道真要让自己为了那一线生机去求好友舍命救自己吗?自己不愿死,就要别人赴死吗?他不愿意,没有人会逼他,前辈好友都会理解他,可他到底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他不停地诘问自己,最后,他得出了自己的答案。
伏龙先生或可不死,神州尚未倾覆,或许仍有其他解决方法,一切皆有可能,只是牺牲不知几何。
但伏龙先生承接帝气补神柱,或许是当前最可行的办法,牺牲的只是伏龙残命,似乎也值得了。
更何况,他自己面临生死尚会胆怯,若他此时退却,日后要依靠旁人多受苦难,那旁人呢?旁人便不会胆怯吗?旁人便不会遗憾吗?旁人便会不舍吗?旁人便不会不想放弃吗?
一定会的,因为他们都是人。
那伏龙先生要坐观旁人去吃因自己放弃而酿成的苦果吗?
他不愿的。
如果真的会有那种时候,他也必会悔恨,悔恨此时的退缩。
那么,既然此时此刻伏龙能做,又为何不做?为何要留待日后累及旁人?
所以,他还是愿意的。
伏龙先生甘愿自己赴死,不甘愿旁人多受苦难。
“纷争乱世,伏龙本乃一介匹夫,蒙众人关照,方一路至此。”
“吾命将绝,若当真能以伏龙之命换苍生生机,又有何不可呢?”
话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霈云霓已是明了,公子要的答案有了,这是一个与公子料想的一模一样的答案。
吾既将死,那以这一身残命换众人未来,总比他人赴死好的多。这个他人,自然包括归柳。
一切的前提皆在于“吾命将绝”罢了。
霈云霓停下了拨算盘的手,转入内间,而后端出了一杯酒:“公子外出求医,不能见先生最后一面。这是公子嘱咐云霓为先生准备的送别酒。”
“伏龙谢过好友好意。”伏龙先生迅速从方才的状态脱离,一瞬间,好像就恢复成了那个风华绝代的白衣儒生。他接过那杯酒,一饮而尽。
“公子另有一言相赠。”霈云霓道,“山穷道尽鱼游釜,天下何人不匹夫?”①
白衣公子闻此,面上露出了一抹轻松的笑意,他将酒杯还给霈云霓,随后挥手作别。
“吾本一匹夫,去留何所谓!”②
“此后,还请好友珍重!”
天地茫茫,白衣儒生的身影渐行渐远,去往天命所在——九重天外取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