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堂

繁体版 简体版
君子堂 > 人淡如菊终结者 > 第125章 好姐妹人淡如菊

第125章 好姐妹人淡如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柳如烟在心中暗暗蛰伏了数日,不动声色地收集着一切与皇后相关的罪证,每一份密信、每一个证人的证词,都被她仔细封存,如同在编织一张紧密的大网,只等最关键的时刻撒向那隐藏在暗处的敌手。

这日,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稀疏地洒在皇宫的金砖地面上,柳如烟身着一袭庄重肃穆的宫装,仪态万千地走向皇帝的御书房。

她的步伐看似沉稳,实则每一步都暗藏着压抑已久的怒火与决心。青鸾紧紧跟在身后,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匣子,那里装着足以颠覆皇后地位的关键之物。

来到御书房外,柳如烟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微微颤抖的双手,向守门太监轻声说道:“烦请公公通禀一声,就说柳昭仪有要事求见皇上。”太监点头哈腰地进去通报,不多时,便出来引着柳如烟入内。

御书房内,皇帝正埋头批阅奏章,见柳如烟进来,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柳妃,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柳如烟莲步轻移,缓缓跪地,行了一个大礼,声音清脆而坚定:“臣妾叩见皇上,今日前来,是有天大的冤屈要向皇上申诉,关乎后宫安宁,更关乎江山社稷。”

皇帝放下手中朱笔,坐直了身子,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爱妃快快起身,细细说来。”柳如烟起身,微微侧身,示意青鸾将匣子呈上来。

她打开匣子,从中取出一叠信件,双手递给皇帝:“皇上,这些皆是臣妾暗中查访所得。您瞧,这是皇后娘娘与前朝大臣暗中勾结的书信,他们意图操控朝堂官员的任免,扶植自己的势力,许多政令在下达途中被篡改,皆是他们所为。”

皇帝接过信件,脸色愈发阴沉,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信纸被捏得沙沙作响。柳如烟并未停歇,继续说道:

“还有太医院那场大火,皇上可还记得?阿箬险些丧命其中,臣妾后来查明,竟是皇后宫里的季华嬷嬷指使。

那嬷嬷手肘有旧伤,常年抹着吐蕃进贡、皇后特赏的药膏,阿箬被囚禁时闻得分明。他们纵火,一是为了销毁太医院中对皇后不利的医书典籍,二是妄图除去阿箬,削弱臣妾的助力。”

皇帝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竟有此事!”

柳如烟眼中含泪,扑通一声再次跪下:“皇上,臣妾一路走来,为江山社稷殚精竭虑,却屡屡遭人算计。

皇后身为后宫之主,本应母仪天下,却背地里耍弄阴谋,搅得后宫鸡犬不宁,朝堂也不得安稳。臣妾实在痛心疾首,望皇上明察。”

此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皇后听闻消息,匆匆赶来。她一进御书房,便看到柳如烟跪在地上,还有皇帝手中那致命的信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但她仍强装镇定,挤出一丝笑容:“皇上,这是怎么了?莫要听人挑拨离间啊。”

柳如烟冷冷地看向皇后,目光如炬:“皇后娘娘,事到如今,您还想狡辩?您的罪行铁证如山,岂是三言两语就能推脱的?”说着,她又从匣子中拿出一份证人的供词:“这是参与太医院纵火之人的亲口供述,他们已将您指使的经过一五一十地交代了,您还要继续装糊涂吗?”

皇后的身体微微颤抖,眼神慌乱地在皇帝和柳如烟之间游移。皇帝怒视着皇后,眼中满是失望与愤怒:

“皇后,朕念你多年相伴,对你敬重有加,你怎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皇后瘫倒在地,泣不成声:“皇上,臣妾……臣妾只是一时糊涂啊……”

皇帝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良久,他停下脚步,神色冷峻地开口:“皇后犯下如此重罪,即日起,废除皇后尊号,终身禁足于冷宫,无朕旨意,不得踏出半步。”

皇后听闻此言,如遭雷击,眼神空洞地望向远方,似是不敢相信自己的下场。

柳如烟缓缓起身,看着皇后那落魄的模样,心中五味杂陈。一直以来的恩怨在这一刻似乎有了了结,但她知道,这深宫中的争斗,永远不会真正停歇。

她暗暗发誓,只要自己还在这宫中一日,便要守得这一方安宁,不让奸佞当道,为了原主,更为了那些无辜受苦的人。

皇帝看向柳如烟,眼中多了几分赞赏与怜惜:“柳妃,此次你立下大功,朕定会重重嘉奖你。日后后宫之事,还需你多多费心。”柳如烟跪地谢恩:“臣妾谢皇上隆恩,定当不负圣望。”

从御书房出来,柳如烟抬头望向天空,阳光刺眼却又暖人心扉。

阿箬的仇报了。

柳如烟如今站在凤凰台的庭院之中,微风轻轻拂动她的衣角,像是温柔的抚慰,又似轻声的催促。

她仰头望向湛蓝天空中那悠悠飘荡的云朵,思绪飘回到原主那些不堪回首的往昔。

原主在这波谲云诡的后宫之中,为了抗衡白依依的步步紧逼,殚精竭虑、身心俱疲,以至于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只能狠下心肠,远远安置在皇家别院,只为护得孩子周全,不被宫闱斗争的腥风血雨所波及。

自柳如烟意外穿越而来,接手这一摊乱局后,更是一路如履薄冰。

从与白依依的明争暗斗,到朝堂之上的权谋博弈,桩桩件件皆是生死较量,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在那惊心动魄的日子里,她即便牵挂着这个可怜孩子,却也深知局势危急,不敢贸然将孩子接回身边,生怕一个闪失,便会将孩子置于险境,让之前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如今,随着皇后阴谋的败露,最大的隐患已然消除,皇宫与朝堂终于迎来了片刻的安宁。

柳如烟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她知道,是时候去弥补原主心中最深的遗憾,将那个在皇家别院孤独成长的孩子接回身边了。

那孩子不仅仅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更是原主在这冰冷后宫之中最后的温暖与慰藉,承载着原主所有未竟的期望。

柳如烟转身走进内室,唤来青鸾和阿箬,神色凝重地开口:“如今局势渐稳,我们不能再让我的孩子流落在外。我决定,即刻将孩子接回皇宫。”

青鸾和阿箬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欣喜与期待,连忙点头称是。

柳如烟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接着说道:“但此事不可草率行事,孩子在别院生活多年,对皇宫已然陌生,我们需得精心谋划,给他一个安稳且光明的未来。首先,要将别院安排得妥妥当当,挑选最得力、最忠心的人手护送孩子回宫,绝不能在路上出任何差错。”

阿箬上前一步,轻声道:“主子,奴婢这就去准备一些孩子平日里喜爱的物件和吃食,让他在路上也能舒心些,不至于太过害怕。”柳如烟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阿箬,多亏有你想得如此周到。”

青鸾也接口道:“主子,回宫之后,孩子的居所、教导先生,还有一应起居用度,咱们都得提前安排好。要不,咱们在这凤凰台附近寻一处安静雅致的院子,重新修缮布置一番,既方便主子照顾,又能让小主子有个自在的成长空间。”

柳如烟轻轻踱步,思索着青鸾的提议,缓缓说道:“你所言甚是,这院子的安保也务必严密,绝不能让孩子再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至于教导先生,一定要是品德高尚、才学出众之人,不仅能传授他知识学问,更要引导他,让他日后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

说罢,柳如烟走到桌前,拿起纸笔,开始罗列各项事务的清单,她的笔触坚定有力,仿佛在书写着孩子崭新的未来。

待一切筹备妥当,柳如烟亲自带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着皇家别院出发。

时光悠悠流转,如潺潺溪流,悄然淌过十数载。柳如烟自将那孩子接回皇宫后,便倾尽心力悉心教导,视若珍宝。

在那凤凰台旁的清幽庭院里,每日晨曦初露,柳如烟便携着孩子的手,步入洒满金色光辉的书房。

她总是先正身端坐,仪态优雅而庄重,再轻轻翻开那古朴厚重的书卷,一字一句,为孩子讲解经史子集的要义。

从孔孟之道的“仁政爱民”,到历代贤君的治国韬略,她用温润且坚定的嗓音,将智慧的火种播撒在孩子心间。孩子眨巴着清澈的眼眸,听得入神,稚嫩的小脸上满是对知识的渴望,不时提出些天真却又引人深思的问题,柳如烟皆一一耐心解答。

除了学问,柳如烟更注重品德的培育。她以身教言传,带着孩子穿梭于皇宫各处,遇见宫人,无论贵贱,皆温和问候,施以援手。

逢年过节,还会领着孩子亲赴太医院,为伤病的宫人送药祈福。在柳如烟的熏陶下,孩子渐渐长成一位正直善良、心怀悲悯之人,眼中总是透着对世间万物的善意与关怀。

岁月更迭,孩子茁壮成长,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朗,才情与品德兼备,备受众人赞誉。

而皇帝,在时光的磨砺下,龙体日渐衰弱,终至弥留之际。

病榻前,灯火摇曳,气氛凝重压抑。皇帝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环顾四周,目光在众皇子与大臣脸上一一掠过,最终定格在柳如烟身旁的孩子身上,眼中满是欣慰与期许。

他颤抖着伸出手,示意孩子上前。孩子快步走到榻前,跪地叩首,眼中含泪:“父皇……”

皇帝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气若游丝却字字坚定:“朕观诸皇子,唯你品性纯良,才学出众,又兼爱国爱民之心,朕深信,将这江山社稷托付于你,必能保国泰民安……”

言罢,皇帝的手无力地滑落,溘然长逝。

刹那间,哭声恸地,众人纷纷跪地,行君臣大礼。

新君登基,朝堂之上,虽有初登大宝的青涩,却因多年的学识积淀与仁善之心,迅速稳住局面,开启全新的盛世华章。

而柳如烟,站在这风云变幻的历史节点,回望来路,满心感慨。

她从一个穿越的异乡人,一路在这深宫内闱、朝堂权谋间披荆斩棘,历经无数生死考验,终不负原主所托。如今,孩子已长成参天大树,能独当一面,守护这江山百姓。

就在众人沉浸于新朝初立的忙碌与变革之中时,柳如烟的周身却悄然泛起柔和的白光,那光芒起初如丝缕般缠绕,渐渐汇聚成耀眼的光幕。

柳如烟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微笑,眼中是释然与安宁,她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然达成,即将去往另一个地方——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她的身形缓缓虚化,向着那未知的下一个世界穿越而去,只留下一段传奇佳话,在这悠悠历史长河中,被人传颂,经久不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