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锦书赶回滨海分局直奔指挥室,预审组的同事已经审了孟初两轮了,林君恺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望着监视器,眉头紧锁,看来审讯效果并不理想。
“老大!”
听到叶锦书的声音,林君恺回过头,叶锦书跟刚从海里捞起来似的,平日里帅哥包袱最重的叶副队此刻浑身湿透,鞋子上全是泥,发型早就没了,发梢还在向下滴水,呼吸也还没有平复下来,看起来着实狼狈。
林君恺关切道:“怎么不撑伞也不穿雨衣,你别闹感冒了!”
“我没事,一会儿洗个澡把衣服换了就行。”叶锦书说着把头发往后一捋,转头看向监视器。
林君恺这才问叶锦书:“龙脊山情况怎么样?”
叶锦书这人大部分时候都不正经,难得看他正经一次,那八成不是好事,他头也不回,声音很沉:“现场破坏严重,只能寄望老刘他们能够有点发现了,目前看来,剁掉右手小指第一节这个细节,极有可能是同一个凶手。”
林君恺叹了一口气,无奈地甩了甩头,目前的他们只能由着这案子越查越大。
“他什么情况?”叶锦书目不转睛地盯着监视器里的孟初。
林君恺也转头看向监视器,有些力不从心:“孟初把付长宁带出了海林公园,走进了一条没有监控覆盖的小巷,我们冲上去的时候,他手里正拿着一把刀……”
*
“你们真的搞错了,我不是想要伤害付长宁,那只猫,你们也看到了呀!那只猫不知道被谁拴在那里,还是个死结,猫挣脱不了,这么大的雨,都失温了,会死的,付长宁解了半天解不开,就想把绳子剪断,问我有没有指甲刀,我就摸到口袋里的刀,是《荒村迷途》官方寄给我的周边,是个模型,今早刚到,你们看我微博‘林深见鹿’,我还发了repo,我在玩刀的时候突然有人按门铃,就顺手放进外套口袋里了……它只是个道具,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割开,就让付长宁试试。”
孟初解释完也有些无奈,轻轻叹了一口气。
“你和付长宁怎么认识的?”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其实我是个写小说的,我准备写一本主角是流浪汉的小说,所以过去几个月一直在取材,不止是付长宁,我最近向很多流浪汉了解了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现在的生活。昨天我和朋友在海林公园喝了茶,看到了付长宁,觉得他很特别,因为他很年轻,看起来也很健康,不像智力有问题,他没必要做流浪汉捡垃圾,所以我就去接近他。”
“那今天为什么要带他离开海林公园?”
“付长宁说这个天气适合吃火锅,我就问他要不要吃,我请他吃,我想着他生活这么苦,应该很久没吃好吃的了,虽然我荨麻疹还没好,但是舍命陪君子嘛……”
“你们为什么会走进那条巷子里?”
“付长宁带的路,他说是近路,穿过去就到黄杏二街了。”
“你说你最近接触了很多流浪汉?”
孟初点头:“对啊!我电脑上记录了所有素材,你们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们看。”
“那你认识这个人吗?”
孟初歪头看递过来的照片,照片中的男人长得不高,肉眼可见右腿轻微蜷曲,脚尖点地,他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中的男人,抬眼看向面前的警察,答得十分坦荡:“我认识啊!他叫赖晓新。”
*
晚上十点,滨海分局大会议室里坐满了人,除了刑侦大队和刑技大队,还有跟着他们熬了几天的廖副局,大案组虽然又是踩点到,但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便利店的袋子,里面装着灌装咖啡和饭团三明治,叶锦书把附近便利店这几个品类的库存一扫而空,勉强凑齐了会议室里大家的宵夜。
众人吃得应付,一个饭团或是三明治,三分钟不到就下肚了,草草补充了点体力,林君恺便吩咐程诗淼主持开始,让大案组先说下龙脊山发现的尸体的情况。
“尸源还没有确定,凌晨暴雨导致山体滑坡,尸体是被冲出来的,现场破坏严重,有效线索的采集不乐观。有关尸体更多的信息,目前来看比较依赖尸检,但是因为尸体高度腐败,部分白骨化,老刘那边尸检也有点麻烦,尸检结果明天才能出来,各种化验结果在未来几天也会相继出来,目前这一块的重心,肯定是要寻找尸源,市局的法医推测死亡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已经把近半年的失踪报案名单拉出来了,等详细尸检结果出来后进一步进行比对。”
叶锦书顿了一下,见众人没有发表意见,便言简意赅说出了自己的结论:“目前就右手小指第一节被切断这一特征,我认为极有可能是同一人犯案,如果是,说明凶手之前有把流浪汉虐杀后毁尸灭迹的行为,那么受害人,可能就不止赖晓新和周金水。”
“凡心公益给出来的名单,姚远那边核实的情况怎么样了?有没有在名单上,但现在行踪不明的流浪汉?”林君恺忙看向姚远,姚远刚喝了一口咖啡,呛咳了两声,忙不迭回答:“目前、还有、还有两个分局没有把核实结果反馈回来,已经反馈回来的没有问题,名单上的流浪汉目前都是安全的。”
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程诗淼继续说:“另一方面,林队亲自带队,在白港分局、黄杏街派出所的协助下,把正欲行凶的重大嫌疑人孟初抓获,预审组对其进行了多轮审讯……”程诗淼看向廖副局,说话的声音不自觉压低了,“目前,他承认了自己过去三个月在接触流浪汉,承认自己见过赖晓新和周金水,但是,他并不承认自己今天是想要伤害付长宁……”
“他不是真凶。”叶锦书淡淡道。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毕竟这嫌疑人抓的是现行,人赃俱获,到了警局抵死不认的嫌疑人他们见多了,多审几轮,上点手段,招供不过是时间问题,但叶锦书却直接给出了一个否定答案,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廖副局的疑惑中带着些许不满:“你怎么知道?”
“孟初的说辞和付长宁的证词完全一样,无论是离开海林公园去吃火锅,还是走那条巷子,救那只猫,以及让孟初掏出那把刀,都是付长宁主导的,孟初再厉害,也不可能预判到这种程度,所以只有一种情况,他们说的是实话,这是个乌龙。孟初的微博我看了,今早的确晒了那把刀,还@了官方,我也问了物证科,那把刀没有开刃,一个狡猾至极、傲慢至极的凶手,才不会用这把刀杀人。”
只是叶锦书的这个解释似乎并不能服众,见众人都跃跃欲试有话要说,叶锦书补充:“真凶很有仪式感,他不会在公共场所杀人,赖晓新和周金水,都是在死后才被凶手切下小指第一节,他们身上并没有其他刀伤。”
“可是他见过赖晓新,在赖晓新遇害当日中午,他和赖晓新一起吃了午饭,还是黔城菜。”姚远反驳。
“对,他见过赖晓新……”叶锦书苦笑,“我们陷入了一个误区,因为闻到折耳根的‘气味’,默认了那是他最后一顿饭吃的食物,又因为他是个流浪汉,我们并没有考虑他的午餐和晚餐同样‘丰盛’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认为这顿黔城菜是他死前吃的。”
会议室里无人吭声,因为他们的确陷入了叶锦书所说的这个误区。
“但今天我在龙脊山的现场,把这个情况说给了市局一个对案件并不知情的法医,听了他的回答,我醍醐灌顶——黔城菜是中午吃的,但赖晓新的死亡时间是在晚餐后,大家回想一下,小熊法医当时说的,也是‘在胃里面发酵之后,那味道简直直击灵魂’,因为折耳根消化产生的气味很大,留在消化器官内,所以我们误以为折耳根和老刘说的那些食物是一起吃的,又因为他是黔城人,所以我们将‘赖晓新死前最后的晚餐是家乡菜’这个观点固定了下来。”
“还有,我联系了‘黔程似锦’餐厅,核实了那天他们点的菜,并没有海鲜,但是刘法医说赖晓新的胃里有海鲜,所以,那不是他中午吃的。”苏萌萌补充,又转头看向张淞栩。
张淞栩赶紧接话过来:“对!而且,他们分开之后,孟初去了紫苑广场,还逛了超市买了一堆零食,我复盘了他晚上的直播,从七点到十二点,全程都在和观众互动,不存在录播的可能,而且有个很巧合的细节,游戏进程中角色得到了半块巧克力,他顺口就提了句还好他下午也买了巧克力,还翻出来吃了,这些都能说明不是录播,他整晚都在直播,根本没有时间去行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