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原本被冰风寒雪浇灭了热情的京城顿时热闹了起来,到处都张灯结彩起来,似乎要用红彤彤的装饰驱干净这段时日来京城的各类不详之事,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好年。
距离云星节,也只有一个月了。
身为除夕前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大一个节日,到时候势必有许多百姓出门游玩,更遑论那些王孙公子,达官显贵,也是要去登一登云星楼,观赏下那璀璨通天的烟火。
原本寂冷安静的宫内,此刻也热闹了起来,随处可见宫女太监们张罗布置着什么,好把这华美的宫殿再装点装点,显出几分活气儿来。
温栖桐懒懒地在鬓边选着簪花,桌上挤挤挨挨摆满了新鲜的花朵,可她却还是不怎么满意。
正当她要往鬓发上簪一朵白玉兰之时,红绡进来了——
“娘娘……静妃求见。”
温栖桐的手顿了顿,旋即平和地把那花往发上一簪,淡声道:“我知道了。”
原本梳妆打扮的闲情被搅扰了,温栖桐脸上也没几分不豫之色,脸上依旧挂着温温柔柔的笑,拂开珠帘,袅娜娉婷地走到了前厅来。
静妃正在正殿等候。
她年岁小,又早早身居高位,喜爱的大多是些鲜亮颜色,此刻一身鹅黄衣裳,臂挽披帛,发边金玉钗环错落,云鬓堆叠,露出一张鲜妍的桃花面来。
只不过,这张娇美的脸上,如今满是焦躁与不安。连带着一切都黯淡下去,颇有几分山雨欲来之前的颓败感。
“静妹妹今个儿怎么来了?也不捎人通传声,白白在门口挨冻。”
温柔如水的声音,数十年如一日的婉约从容,这是静妃梁宁杏最害怕见到的人。
她曾视对方为对手,可一番折腾下来,温栖桐永远也只用包容的眼神看着她,就像在看一个跳梁小丑,在看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童。
梁宁杏忍不住偏过头去——
温栖桐方才显然是在梳妆,发边新簪的玉兰花此刻带着淡淡幽香,鬓发有着些微散乱,却无损其的美貌。
淡色襦裙,月白外衫,清淡的打扮,却愈发显得她清丽无双。
永远燃烧着地龙的宫殿带着淡淡椒兰香气,这儿将会永远温暖,永远四季如春。
这一切让梁宁杏感到妒忌,却又陷入了深深的迷惘。
“参见贵妃娘娘。”
她低头行礼,第一次如此乖顺,可面对温栖桐的话语,她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了,最终“呐呐”几声,被体贴的温栖桐察觉出来,转移了话题。
“妹妹今日来,可曾有什要事?”
温栖桐命人上了茶,姿态平和,就好像这些年来梁宁杏从未挑衅冲撞过她,她们只是在一起简单品茶的好姐妹一般。
“娘娘……我兄长的事儿……”
到底年岁小,从前千娇万宠,养尊处优着长大,心里藏不住事儿,一开口,温栖桐便已知晓了对方的来意。
但……
“妹妹,慎言。”
温栖桐难得用了几分严厉的语气,神色稍稍肃了肃,示意梁宁杏谨言慎行。
“前朝之事,我等后宫之人岂可以随意言论。”要谈论也得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或者私底下慢慢说,哪有这么大剌剌直接说出来的……生怕自己活的太过顺利?
“我知晓妹妹长兄惨死,内心忧愤,以至于近日来神思不属。可陛下身为天子,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自然会为你查清真相,为梁指挥使报仇。”
她这么说着,定定地看着梁宁杏,瞧着对方一副被吓到的模样,柔缓了语气,平和道:
“在那之前,妹妹须得谨言慎行,一切以陛下为重,明白了么?”
梁宁杏从未见过温栖桐这般疾言厉色的模样,不由得呆住了,可她只是年岁小,不是什么蠢笨之人,很快回过了味儿来。
“难道就……”
看着温栖桐的眼睛,梁宁杏慢慢止住了话,片刻后忍住眼眶内的泪水,端端正正朝温栖桐行了个大礼。
“多谢姐姐提点,今日之恩,宁杏没齿难忘,愿结草衔环,报答姐姐恩情。”
温栖桐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把茶水递给梁宁杏,用一如既往温和的语气说了句:
“外头还在下雪,路面湿滑,你且在我这闲谈片刻,待雪停了再走罢。”
这话刚一出口,温栖桐自己就陷入了恍惚,同当年一般的情景此刻又开始上演,在深重的雪与恨里,温栖桐瞧见了那一轮月亮。
“风雪正盛,何必急急忙忙赶回去?要是跌了跟头,不就得不偿失了?”
身着绛红衣袍,容貌灼若牡丹的女人扶了扶发边金钗,神色却是与灼烈丝毫不同的温柔从容。她拍了拍温栖桐的手,语气也柔和:
“我知晓你从不愿麻烦人,但旁生枝节的事情,又何必去做?这坏毛病啊,你也得改改了……”
那时候的温栖桐尚未如今日般璀璨美丽,她疲惫,她仇恨,她迷茫,她无措。她空有一张漂亮的皮囊,可皮囊之下一片空荡,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沉重悲伤。
那日她在行礼请安之后,崔皇后亲自扶起了她,片刻后真诚夸赞道:
“真是个美人。”
也是自那日起,崔皇后总惦记着她,上到衣食住行,下到节日邀约,对方总会记得她,总会给她捎带礼物吃食,亦或者邀她往凤仪宫同庆。
“娘娘……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在柔和春风的呵护下,温栖桐终于忍不住看向崔皇后,朝她询问。
为什么那么看重我?为什么那么保护我?
“我曾有个妹妹……不过一场大病,终究没能留住,如若她平安活下来,现下估计也长到你这般大了。”
崔皇后这么说着,眸光清冽柔软。
“栖桐……栖桐……凤非梧桐不栖,你将来,也会振翅高飞,飞的更高更远的。”
她说这话时,目光带着浅淡的哀愁。温栖桐愣了愣,忙跪下行礼,语气哀切:
“娘娘,我没有……没有谋夺凤位之意!”
崔皇后被她这么大的反应激得一笑,无奈道:
“傻姑娘,我当然知道你没有这个意思。只是……只是……一些祝福话语罢了。”
那时的温栖桐不明白为什么崔皇后在说这话时,眸光满是哀伤,可许久之后,当那场大雪覆满京城之时,温栖桐忽然明白了——
崔皇后早已经预料到了崔家灭亡的命运。
她眼睁睁看着她的家族滑向深渊,自己却无能为力。
崔皇后走那天,温栖桐偷偷去了冷宫。
所有人都在劝她不要去,说崔皇后大势已去,此刻与她沾上关系,只怕得不偿失。
可是……可是那般好的人,怎么能没有一个人去送送她呢?
于是她披上斗篷,纵身跃入雪深花重的夜,奔向那一轮月亮。
她和崔皇后的一面,显得和往常一样。
哪怕深处冷宫,对方依旧从容端庄,在看到温栖桐时,笑着说:
“来啦,阿桐。”
莫名的,温栖桐有种想要流泪的冲动。
崔皇后把她揽入怀里,像是哄小孩一样慢慢拍抚着后背,她低低道:
“阿桐,阿桐,我走之后,你切莫和玉娘在明面上扯上关系。她是皇帝唯一的孩子,她不会出事,此话虽然有些武断,但我留下的那些后手,足以保护她长大。”
“而你……我只想拜托你,在暗中照拂照拂她,但,还是先已保全自己为重。我知晓后宫生存不易,往后我走了,你更得小心小心再小心。”
温栖桐没有说话,只是眼眶中满是泪水。她起身,缓缓跪到了崔皇后的面前,行了个三叩九拜的大礼。
面对仁和帝之时,她都不曾如此认真虔诚,就像在参拜自己的神明。
崔皇后没有阻止她,只是叹息道:
“往后路漫漫,阿桐,你得自个儿走了。”
那是她此生和崔皇后的最后一面。
当崔皇后在冷宫自尽的消息传来时,温栖桐抱着红绡,无声无息地哭了一晚。
她从前喊“皇后娘娘”,喊“姐姐”……可唯独唯独,不曾唤过她名姓。可在今日,在今晚,她哭着,喃喃道:
“卿仪,卿仪……”
这是温栖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念出对方的名字。
此后宫墙深深十数年,她再不曾对旁人提起。
她登高楼,她舞名曲,她入椒房,她得圣意。
可每当在暗地里瞧见渐渐长大的燕玉书里,她的内心又会涌上一股永不止息的悲哀和欣慰。当永和三十年的大雪拂过时,她看着燕玉书喃喃道:
“卿仪,你瞧见了么?玉娘如今长得很好,也很有手段,她想要做的事情,我会帮她的。”
不知何处有花吹来,在冬日里,显得极为稀罕。温栖桐伸出手,想要握住那朵花,可风飞叶舞,无论她再怎么努力,都没法抓住。
可当她失望地想要离去之时,那本越过宫墙将要离去的花朵此刻又盈盈飞回,那么眷恋柔和地贴上了温栖桐的掌心。
就像是在许多许多年前,有人一袭红衣穿花拂柳,在暖融的日光里,对着她温柔一笑。
那时春风未远。